近年来由于养殖环境变差,饲养管理不到位,消毒、隔离等生物安全没有做好的原因,肉鸡、黄麻鸡、蛋鸡及种鸡的鸡慢性呼吸道病(CRD)发病呈上升趋势。影响鸡群的生长、抗体滴度水平,影响肉鸡、黄麻鸡及蛋鸡的效益;种鸡由于垂直传播也会使雏感染鸡毒支原体。所以本文就鸡毒支原体感染与同行交流,不妥之处希望批评指正:
一、病原引起呼吸道症状为主的慢性呼吸道病(Chronicrespiratorydisease),其特征为咳嗽、流鼻液、呼吸道罗音和张口呼吸。疾病发展缓慢,病程长,成年鸡多为隐性感染,可在鸡群长期存在和蔓延。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国,也是危害养鸡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感染此病后,幼鸡生长不良,成年鸡产蛋下降,气囊炎使肉鸡胴体品质下降、废弃上升,发病群用药增加,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从病禽体内可分离出多种禽支原体,而对鸡致病性最常见的有鸡毒支原体(MG)、火鸡支原体(MM)和滑液囊支原体(MS)。
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gallisepticum,MG),呈细小球杆状,在电子显微镜下形态不一,有些为圆形,有些呈丝状,用姬姆萨氏染色着色良好。
本菌为好氧和兼性厌氧,在液体培养基分解葡萄糖产酸,使培养液变黄。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缓慢,培养3~5d可形成微小的光滑而透明的露珠状菌落,用放大镜观察,呈乳头状,在马鲜血琼脂培养基上能引起完全溶血,能凝集鸡和火鸡红细胞。
本支原体接种7日龄鸡胚卵黄囊中,能生长繁殖,但只有部分鸡胚在接种后5~7d死亡,鸡胚的病变为胚体发育不全,全身水肿,关节肿大,尿囊膜、卵黄囊出血。如连续在卵黄囊继代,则死亡更加规律,病变更明显。
MG对外界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药能将其杀死,但对新霉素,磺胺类药物有抵抗力。对链霉素、红霉素、泰乐菌素和利高霉素敏感。
对热敏感,45℃1h或50℃20min即被杀死,经冻干后保存4℃冰箱可存活7d。
二、流行病学
鸡和火鸡对本病有易感性,4~8周龄鸡和火鸡最敏感,纯种鸡比杂种鸡易感。少数鹌鹑、珠鸡、孔雀和鸽也能感染本病,对实验动物无致病性。
病鸡和隐性感染鸡是本病的传染源。
本病的传播有垂直和水平传播两种方式。可通过飞沫和尘埃经呼吸道传染,被污染的饮水、饲料、用具也能使本病由一个鸡群传至另一个鸡群。垂直传播可构成代代相传,使本病在鸡群中连续不断的发生。在感染的公鸡精液中,也发现有病原体存在,因此配种时也能发生传染。
本病在鸡群中传播较为缓慢,但在新发病的鸡群中传播较快。根据所处的环境因素不同,病的严重程度差异很大,如饲养密度大,卫生条件差,气候变化,鸡舍通风不良,饲料中维生素缺乏和不同日龄的鸡混合饲养,均可加剧病的严重性和促使死亡率增高。有多种病原微生物继发和并发感染时,能使本病更加严重,其中主要有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鸡嗜血杆菌和大肠杆菌等。
不能忽视,带有MG的雏鸡,在用气雾和滴鼻法进行新城疫弱毒疫苗免疫时,能激发本病的发生。用带有支原体的鸡胚作弱毒苗,易造成疫苗的污染而散播本病。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寒冷季节流行严重,成年鸡则多表现散发。
三、临床症状
人工感染潜伏期为4~21d,自然感染难以确定。
本病呈慢性经过,有不少病例呈轻症经过,几乎不被人所注意。
幼龄鸡发病时,症状较典型,表现为浆液或浆液黏液性鼻液,使鼻孔堵塞妨碍呼吸,频频摇头、喷嚏、咳嗽,还见有窦炎、结膜炎和气囊炎。当炎症蔓延下部呼吸道时,则喘气和咳嗽更为显著,并有呼吸道罗音。病鸡食欲不振,生长停滞。到了后期如鼻腔和眶下窦中蓄积渗出物则引起眼睑肿胀,症状消失后,发育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成年鸡很少死亡.幼鸡如无并发症,病死率也低。
产蛋鸡感染后,只表现产蛋量下降和孵化率低,孵出的雏鸡生活力降低。如继发大肠杆菌,还出现厌食和腹泻,死淘率增高。
火鸡感染火鸡支原体时,常呈窦炎、鼻侧的窦部出现肿胀,有的病例不出现窦炎,但呼吸道症状显著,病程可延长数周至数月。雏火鸡有气囊炎。滑液膜支原体引起鸡和火鸡发生急性或慢性的关节滑液膜炎,腱滑液膜炎或滑液囊炎。
四、解剖病变
单纯感染MG的病例,眼观变化见鼻道、气管、支气管和气囊内含有混浊的黏稠渗出物。气囊炎以致气囊壁变厚和混浊,严重者有干酪样渗出物。
自然感染的病例多为混合感染,见呼吸道黏膜水肿,充血、肥厚。窦腔内充满黏液和干酪样渗出物。波及肺和气囊,气囊内有干酪样渗出物附着,有时可见于腹腔气囊,如有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时,可见纤维素性肝被膜炎和心包炎。火鸡常见到明显的窦炎。
组织学变化,被侵害的组织由于单核细胞浸润和黏液腺的增生而使黏膜增厚,黏膜下有局灶性淋巴组织增生。在肺除肺炎和淋巴滤泡反应外,有时还出现肉芽肿。
五、鉴别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和病变,可作出初步诊断,但进一步确诊须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血清学检查。
作病原分离时,可取气管或气囊的渗出物制成悬液,直接接种,加有1:醋酸铊和IU/ml青霉素的支原体肉汤或琼脂培养基;血清学方法主要用于MG控制计划的鸡群监测和怀疑有感染时的辅助诊断,以血清平板凝集试验(SPA)最常用,其他还有HI和ELISA。
禽毒支原体病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鼻炎、曲霉菌病等呼吸道传染病极易混淆。
慢性呼吸道病
传染性鼻炎
传染性喉气管炎
传染性支气管炎
曲霉菌病
病原
鸡毒支原体
鸡嗜血杆菌
疱疹病毒
冠状病毒
主要是烟曲霉菌
侵害对象
鸡和火鸡能自然感染
只有鸡能自然感染
只有鸡能自然感染
只有鸡能自然感染
鸡、鸭、鹅等均能自然感染
流行病学
主要侵害4~8周龄幼鸡,呈慢性经过,可经蛋传染
3~4日龄幼雏有一定抵抗力,4周龄以上的鸡均易感,呈急性经过
主要侵害成年鸡.传播迅速,发病率高
各种年龄的鸡均可发病,但雏鸡最严重,传播迅速,发病率高
各种禽类都可发病,但幼禽最易感,常因接触发霉饲料和垫料而感染,曲霉菌的孢子可穿过蛋壳,引起胚胎感染
主要症状
流浆液或黏性鼻液,喷嚏,咳嗽,呼吸困难,出现罗音;后期,眼睑肿胀。眼部凸出,眼球萎缩。甚至失明
鼻腔与窦发炎,流鼻涕,喷嚏,脸部和肉髯水肿;眼结膜发炎。眼睑肿胀,严重者引起失明
呼吸困难,呈现头颈上伸和张口呼吸的特殊姿势,呼吸时有罗音,咳嗽,咳出血性黏液
咳嗽,喷嚏,张口呼吸,气管有罗音;鼻窦肿胀,流黏性鼻液;产蛋鸡产量下降,产软壳蛋、畸形蛋或粗壳蛋
沉郁,呼吸困难,喘气,肉髯发绀,饮水增多。常有下痢,鼻和眼睛发炎
病程
1个月以上,甚至3~4个月
人工感染4~18d
5—7d,长的可达1个月
1—2周,有的可延长到3周
2—7d,慢性者可延至数周
病理变化特征
鼻、气管、支气管和气囊内有黏稠渗出物,气囊膜变厚和混浊,表面有结节性病灶,内含干酪样物
鼻腔和鼻窦黏膜卡他性炎症,表面有大量黏液;严重时,鼻窦、眶下窦和眼结膜囊内有干酪样物
轻的,喉头和气管黏膜呈卡他性炎症;重的,该黏膜变性、出血、坏死,上面覆有纤维素性干酪样假膜,气管内有血性渗出物
鼻腔、鼻窦、气管、支气管黏膜呈卡他性炎症,有浆液性或干酪样渗出物;产蛋鸡卵巢滤泡充血、出血、变形,有的腹腔内有卵黄物
肺、气囊和胸腹腔浆膜上有针帽大至小米大的灰白色或淡黄色的霉斑结节,内含干酪样物
实验室诊断方法
分离培养支原体;或取病料接种7日龄鸡胚卵黄囊,5—7d死亡,检查死胚;活鸡检疫可用凝集试验
分离培养鸡嗜血杆菌;或取病料接种健康幼鸡,可在l一2d后出现鼻炎症状
取病料接种9~12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3d后绒毛尿囊膜出现增生性病灶,细胞核内有包涵体
取病料接种9~11日龄鸡胚尿囊腔。可阻碍鸡胚发育,胚体缩小成小丸形,羊膜增厚,紧贴胚体。卵黄囊缩小,尿囊液增
取霉斑结节,涂片检查曲霉菌菌丝,或取病料作曲霉菌分离培养
治疗
链霉素及四环族抗生素有效
磺胺药、链霉素、土霉素、泰乐菌素有效
尚无有效药物治疗
尚无有效药物治疗
制霉菌素、硫酸铜、碘制剂有一定效果
六、防制措施
建立无支原体病的种鸡群。在引种时,必须从无本病鸡场购买。从MG感染阳性场建立无MG鸡群比较困难,但通过用灭活疫苗免疫,收集种蛋前种鸡连续服用恩诺沙星一类高效抗支原体药物,结合种蛋的药物浸泡或将种蛋在最初12~14h进行46.1℃(蛋内温度)高温孵化,可大大减少MG经蛋传递的百分率。用这种方法培养出不带支原体的健雏,以后在2、4、6月龄时进行血清学检查,淘汰阳性鸡,留下阴性群隔离饲养作为种用,并对后代继续观察,确认是健康鸡群后,还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并定期作血清学检查,以保安全。
加强饲养管理。饲料营养全面,温湿度控制,通风管理,消毒措施等方面要严格按照饲养管理要求,精细化,减少鸡群应激。
控制MG感染的疫苗有灭活疫苗和活疫苗两大类。灭活疫苗为油乳剂,可用于幼龄鸡和产蛋鸡。活疫苗主要源于F株和温度敏感突变种S6株,据报道其免疫保护效果确实,比未免疫的对照鸡病变轻,生产性能较好。
一些抗生素对本病有一定的疗效。目前认为泰乐菌素、壮观霉素、链霉素和红霉素对本病有相当疗效。抗生素治疗时,停药后往往复发,因此应考虑几种药轮换使用,用药期一般5——7天。
普莱柯——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与服务!